当前位置:全国碳排放管理师网

了解什么是碳排放管理师 怎么报考

碳排放管理师网  发布时间:2022-03-30

随着双碳政策的推行以及碳污染而导致的碳排放管理师在国内的快速发展,碳排放管理师在未来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岗位之一,那么考碳排放管理师证书有用吗? 怎么报考?

什么是碳排放管理师?

碳排放管理师是指从事企事业单位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监测、统计核算、核查、交易和咨询等工作专业技术人员。建立核算工作组、确定核算边界、确认排放源、气体种类、识别流入流出边界的碳源流及其类别、收集和获取活动水平数据、选择和获取排放因子数据、计算排放量、编制核算报告、报送核算数据和资料,包括核查安排、建立核查技术工作组、文件评审、建立现场核查组、实施现场核查、出具《核查结论》、告知核查结果、保存核查记录等。

碳排放管理师前景

1、政策支持

近一年来《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等多个政策发布,表明了国家越来越重视碳排放问题。

2、市场需求大

碳排放管理师包含民航碳排放管理员、碳排放监测员、碳排放核算员、碳排放核查员、碳排放交易员、碳排放咨询员、碳达峰管理员、碳中和管理员等多个工种。主要服务对象是政府部门和电力、水泥、钢铁、造纸、化工、石化、有色金属、航空等八大控制碳排放行业。以上行业大部分是事业单位、大型企业对证书要求比较严格。

3、核心竞争力

碳排放管理师证书是经考试合格者由中国国家培训网(简称国培网)颁发的,中国国家培训网成立于2000年6月,是经原国家人事部批准建立的国家级培训专业网,同时持证人员信息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中国改革报进行公示。依据《职业教育法》规定,可作为持证人上岗就业和晋职考核重要参考依据。考一个证书能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以及岗位竞争力。

1.碳排放管理师的用途是什么?

每个人所用情况也不同,具体需要根据自己情况或自身工作情况或以后发展情况综合考虑,如有的人用于求职加薪、积分、毕业、招投标、资质等。

根据所用情况要求条件判断确认即可,证书是劳动者求职、任职、开业的凭证之一,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劳动者的主要依据,也是境外就业、对外劳务合作人员评定技能水平的参考依据之一。

2.碳排放管理师可以做什么工作?

碳排放管理师可以工作的岗位包含民航碳排放管理员、碳排放监测员、碳排放核算员、碳排放核查员、碳排放交易员、碳排放咨询员、碳达峰管理员、碳中和管理员等多个工种。主要服务对象是政府部门和电力、水泥、钢铁、造纸、化工、石化、有色金属、航空等八大控制碳排放行业。以上行业大部分是事业单位、大型企业对证书要求会比较严格。

3.碳排放管理师证书薪资如何?

有了国培网碳排放管理师证书薪资待遇的话,可以用几个字概括就是:成长空间大,努力就有回报。碳排放管理师是最近备受关注的热门岗位,同时也是特别有前景的一个职业。优秀的人才十分缺乏,各大企业需求量大,薪资待遇当然也不会差。

碳排放管理师成长空间大,非常依靠经验,在成长后期,优秀的人员月收入轻轻松松达到1-2万的水平。许多事业单位对此类人才需求较大,而且都是非常不错的大企业,好比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等。

碳排放管理师证书是对个人能力的证明,尤其是企业在面试的时候对于我们能力是不了解只能通过我们的证书才初步判断我们的大体专业性,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不断的考取高级证书的原因。所以通过这里大家应该就能看的出来碳排放管理师证书还是很重要的,企业通过证书可以间接的看出你的能力如何,如果你想要高薪那么你就一定要不断的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

碳排放管理师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在2021年3月份新增的职业。由于碳排放管理是一个技术性、综合性较强的工作,需要掌握相关碳排放技术,熟悉政策和标准,做好碳排放规划、核算、核查和评估等,所以,这一职业的从业人员将在碳排放管理、交易等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

碳排放管理师的主要工作内容:

针对政府部门:提供碳排放的监督,核算,核查服务。

针对企业:私企的二氧化碳的排放情况进行量化的监测,核算,核查,帮助政府部门掌控企业碳排放情况,以此来制定碳排放的标准及其政治方案。对于重点排放企业,碳排放管理师也可以额提供咨询和碳排放交易等内容,给企业带来符合标准的碳排放计划和指标,从而促进一些重点型企业的发展跟创收。

碳排放管理师适合哪些人报考

1、建筑工程行业

从事节能减排、环境管理、现场管理、生产管理、项目管理、商务管理等相关人员;

2、行业碳市场及试点碳市场控排企业的相关碳管理和技术人员,以及电力、能源;管理相关人员;

3、从事能源、环境、循环经济教科研单位的相关领域技术、工程人员、从事碳排放的投资者,经营者、碳排放行业的服务、营销的各类人员、相关领域人员;

4、政府、企(事)业单位等负责低碳发展与管理的相关人员;

5、金融机构、高校、科研单位、碳资产管理公司、电力交易公司等

技术支撑机构相关人员;

6、相关专业毕业生

环境科学与工程、工程管理、信息化技术等专业应(往)届毕业生;

7、有志于从事碳交易、电力改革、能源互联网的其他人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