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网 发布时间:2022-03-17
原创 心理门 心理门 收录于话题 #心理咨询 6个
前期文章:
寻找心理问题的源头,已经是咨询师和来访者共同的问题。
环境对心理的影响
心理问题的源头,就像一只“黑狗”,吞噬着来访者的心理能量,又产生着源源不断的负面情绪。
我们把抑郁症比喻成“黑狗”,也就是抑郁症这只“黑狗”在慢慢吞噬着个体的身心健康。
抑郁症这样的新生事物,对于大家来说,还是非常陌生的。
为什么大家对于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疾病很陌生呢?其中一个原因在于,中国建国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取消了心理学专业,由于缺乏心理学专业的人才,在社会上很少人从事心理科普宣传工作。
为什么现在媒体上又开始关注抑郁症了呢?
这个和近几年国内外事件有关,比如中国2008年“汶川大地震”、2020年开始持续至今的疫情,特别是疫情产生的社会影响,疫情期间学生在家上网课产生的一系列亲子纠纷问题。我们知道环境对于一个人的心理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当然,我们预估了这种隔离产生的负面影响,于是在疫情开始的时候,也就是在武汉封城当天,联合了数百名全国的心理咨询师和广东知名的心理学督导师开始为武汉隔离人员开展免费的心理咨询服务。
我们的服务随后得到广东省心理健康协会危机干预委员会认可,成立了热线电话和网络预约咨询服务,是广东省抗击疫情专业委员会指定的心理援助热线之一。
在我们开展了心理援助热线之后,全国各地的心理援助热线蓬勃发展,有北京大学心理系等大学机构组织的心理热线,有地方心理咨询机构组织的民营热线,还有互联网平台组织的热线,比如壹心理热线、京东心理援助热线等。在大量心理咨询工作者的努力下,为全国人民提供了专业的、温暖的、免费的心理援助。我们的咨询师、督导师在从事咨询工作、督导工作和培训工作中,没有收任何费用,也没有任何怨言。记得我们的组织者曾红教授、彭建玲教授每天工作超过16小时,白天要给咨询师提供在线支援,晚上还要为咨询师做督导工作。
环境会影响个体的心理,疫情的隔离环境会影响人的心理。我们在疫情期间已经看到了这样的证据。
家庭作为一个重要的影响变量,影响个体的心理
个体在家庭里面长大,家庭作为孩子成长的环境,会不会影响个体的心理呢?
记得孟母三迁这样的故事。
为了给孟子同学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孟母搬了三次家。看来搬家的决定是对的,造就了孟子这样的伟大思想家。如果没有搬家,那么孟子还可以成为思想家吗?估计很难。
再比如朱熹,自小丧父,但是朱熹的学习环境很好,得到了非常优质的教育,成为了理学大师。
好的环境成就好的结果。差的环境会产生差的结果。
我朋友家的电梯是一梯四户,家在201房,其他几户都有人住,并且都有十岁以下的孩子。小李是204房的家庭主妇,她喜欢打麻将,在楼道里面邀请了几个邻居一起打麻将。这几个邻居有些是家庭主妇,有些是退休人员,白天的时间非常宽裕,打麻将变成了消磨时间的方法。不仅小李对打麻将很热心,小李的丈夫也很热心,我经常看到他们两夫妻轮流上场。当然,打麻将也会有筹码,赌钱。小李家里有两个男孩,大的读小学3年级,小的读幼儿园。202房有一位老阿姨,带着外孙女,时间也非常多,也是打牌的常客。打麻将需要四个人,还有另外两个是来自小区的邻居。除了周六日节假日,他们几乎每天打麻将。
我很担心201房的小李夫妻打麻将行为对于两个孩子的消极影响。
为什么担心呢?
因为小李夫妻为孩子提供了一个非常错误的行为示范。这种错误在于让孩子认为时间可以用在打麻将上面,而不是用于读书、休息、运动等有意义身心的行动,可以大胆预测,小李的两个儿子长大之后也会打麻将。
不仅会赌钱,并且还会错误地把时间应用到自我认为适合的消极行为,比如打游戏、刷手机等。这时候,小李夫妻肯定又会指责孩子:“为什么打游戏不读书?为什么看手机看电视不写作业?”
如果孩子的学习不努力,不上进,家庭的环境不会好到哪里去,也可以预判孩子的学习成绩不会太好。
很多家长不承认孩子的问题是自己一手造成的,总是把孩子的问题聚焦在孩子身上,认为孩子懒惰、贪玩、不用心、不努力等等。
那么孩子的行为是怎么产生的呢?我们知道,人格的养成,有一半来自遗传,一半来自环境。
为什么说一半来自遗传呢?心理学家对同卵双胞胎的研究发现,基因完全相同的同卵双胞胎,被两个家庭分开抚养,如果一个患精神疾病,另一个患病的概率是50%。对人格的研究也显示,同卵双胞胎即使被分开抚养,人格的相似性也非常高。一半来自基因,另一半来自环境。
关于人格的研究请看这本书。
环境影响人的行为,在我自己身上也有验证。
我和姐姐现在还会练习书法。记得从小学开始,我暑假就会练习书法,这种习惯一直持续到如今。还有,我父亲锻炼我和姐姐的记忆力,要求我们看到一首五言唐诗,能够阅读三次就能够背诵。这样的训练培养了我们的短时记忆力。我现在对于一首完全陌生的唐诗,可以在阅读5次左右死记硬背下来。
父亲的训练,对于我和姐姐的影响是积极的,这种训练让我们喜欢中国传统文化,喜欢阅读,喜欢历史、哲学,同时也引导着我去学习心理学,引导着姐姐去研究武夷山的茶文化。这种引导是耳提面命式的教训吗?
不是,我们知道人的行为都是自洽的,都是按照自我决定的方式发生和发展。成人有自我选择权,必须为自己的行为做出合理的动机。动机来源于内心的心理发生机制,心理机制来源于遗传和环境的影响。
简单的总结
因此,我们可以反推,遗传和环境对个体的行为产生影响,遗传基因作为一种可供性要素,是一种准备状态,会根据环境的需要产生行为。偶发的行为不会形成习惯,也不会形成固定的机制,但是偶发的行为被强化后,就有可能形成固定的机制。当一个固定的机制被形成后,有可能成为信息加工的固定模板,加工信息,产生行为。
不适应的行为,来自不适应的信息加工机制;不适应的加工机制,来自遗传和环境的协同作用,而环境,也许是更重要的影响。
那么遗传在心理问题的来源有哪些影响呢?
原标题:《什么心理咨询的结构-治标还是治本-3》